广交会专题

广交会观察——东部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烦恼

2012年04月25日

(转摘《国际商报》2012年4月26日 第7496期 作者:李高超)
    一季度的外贸形势对许多外贸大省来说不容乐观。相较于全国7.3%的增长率,排名在前的7个外贸省(市)中,只有北京、福建超过这一数字。而在出口方面,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福建、北京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4%、2.8%、6.1%、3.2%、1.3%、10.4%和4%,只有福建一地超过全国7.6%的增幅。
    外贸企业的感受印证了海关的统计数据。
    在第111届广交会上,江苏苏美达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原璞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感觉订单还有,可利润率在急转直下,企业的订单利润在摊薄。
    记者在广交会上采访到的沿海外贸企业表示,企业转型升级的工作一直在做,但有些问题单靠企业自身很难解决。这也是这些企业目前的“烦恼”。
 
主动转型初见效
    “订单没太大问题。”这是彭原璞对本报记者说的第一句话。不过谈到利润他就显得很无奈。“利润在急转直下。”
    他认为,导致利润大幅下降原因除了外贸企业常说的劳动力、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之外,主要是市场对价格的接受能力在减弱。“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外市场的本地购买力在下降,另一方面也存在中国企业竞争压力增大的原因。”
    美国和欧洲是经济不景气的“重灾区”,其对发展中市场的传导作用也在显现。非洲、中东等地的购买力正在受到影响。彭原璞认为,非洲、中东等地的金融机构与发达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发达市场出现危机时,一些金融机构便把资金从发展中市场抽回发达市场去救急,从而导致发展中市场金融能力出现下降,影响了客户的资金量。同时,发展中市场本身抗风险能力就偏弱,经济体系不够完善。当危机到来时,其震动的振幅明显被放大。这导致买家下单就更为谨慎。
    就国内市场而言,由于各家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竞争压力加大,导致价格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企业为保住订单,不惜保本甚至赔本,从而让价格竞争进入白热化。
    虽然面对的是一张极为不好看的业绩报表,但彭原璞却认为,这也未必全是坏事。
    “以往订单很好时,我们就忙着收钱了。现在这个时候,我们则应该踏踏实实做些事情了。”他透露,为了保订单、保利润,企业加大了营销力度和投入,从年初到现在,已经派出20多个团赴多个市场进行营销活动。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如区域策略、产品转型也在分头进行。“从目前看,我们的市场份额还是有保证的。集团业绩总体仍有微增。”
    广州纺织工贸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建华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外贸,从第41界广交会开始,他已经经历了70届广交会。他对记者表示,现在的外贸是“越来越难做”。“我们的外贸一直是两头在外:设计在外,营销在外。中国企业仅仅处于制造环节,所以得到的利润也最低。”郭建华表示,金融危机之后,外贸企业越发感觉到制造环节利润的大幅下降,未来外贸要发展,必须向产业链两端延伸。“2011年集团进出口总额完成12.55亿美元,同比增长31%;今年前两个月集团进出口完成2.04亿美元,同比增长26.47%。今年一季,全集团进出口规模完成3.28亿美元,同比增长34.89%,其中出口2.95亿美元,同比增长35.56%。”郭建华认为,集团在外贸形势并不乐观的情况下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集团近年来的结构调整。
    据了解,在2003年合并组建以后,广州纺织工贸企业集团以建设广州T.I.T国际服装创意产业园为切入点,以现代贸易、产业服务和资本运营为三大平台,全力发展以纺织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加快纺织传统产业业态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步伐。
 
仍有烦恼待解决
    在加速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江苏苏美达机电有限公司和广州纺织工贸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遇到了一个相同的问题——品牌。
    这两家企业在当地均属于外贸大户,每年的出口额在当地同行业中也是数一数二,可他们出口发达市场的产品仍然是以贴牌为主。
    彭原璞告诉记者,经过企业的不断努力,企业自主品牌的商品在发展中市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信誉,越来越多的客户接受了来自中国的品牌商品。但在发达市场,中国品牌仍然难有作为。“比如我们出口欧美的产品,仍然是贴牌。目前比较好的做法是,我们取得国外品牌的授权,以授权品牌出口到欧美市场。”
    他认为,发达市场的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较高,这让中国品牌进入当地市场的难度加大许多。
    郭建华也有同样的看法。“中国第一条牛仔裤就是我们企业生产的,是牛头牌。时间追溯到1933年,我们的‘利工民’内衣品牌1923年就出现了,属于‘中华老字号’。不过,这些品牌大多在国内销售。在国际市场上,我们自有品牌仍然以出口中东、东南亚、非洲市场为主,在欧美市场自有品牌仍然很难进入。”
    事实上,两家企业都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上投入巨资,广州纺织工贸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还有自己的研究院。可以说在研发、设计、产品质量上都足以进入发达市场,可在品牌上,企业仍然感觉力量单薄。
    彭原璞认为,品牌背后需要有文化的支撑。目前,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仍然有限。要让中国品牌走向国际,需要中国文化获得更多认同,这方面国家需要有更多作为。另一方面,品牌也需要有创造力的支撑。中国目前的教育对于创造力的激发不够,这是导致品牌人才缺乏的一个原因。
    此外,国家对于自有品牌出口企业的支持措施要更为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标准,树立自有品牌出口领军企业,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配置。其实,这样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也可以带动产业链上的中小配套企业发展。”
    广州纺织工贸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发展部副总监冯国贤则建议,国家应该搭建更多平台,让中国企业的自有品牌有机会与欧美高端客户接触,从而推进中国品牌进入发达市场。“比如高端的中外企业对接会、国外的专业展览会,应该给自有品牌的出口企业更多参加的机会。”
    冯国贤表示,目前我国在一些国家建设了“中国商品城”,向当地消费者推介中国品牌产品,但相关的费用对于企业来说仍然较高。“一些企业可以坚持两三年,但时间一长成本仍很高。而品牌的培养不是短期能见效的,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积累。这方面还需要国家给予更多支持。”
上图为:记者(左一)与TIT研发中心陈立奋设计总监(中)合影。
原文链接:

(集团企业发展部供稿)

网上展厅 | 诚聘英才 | 属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 2015 gzti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09048296-2号(ICP备案可在工信部网站查询)